聚焦“头部”大客户国内农机产销企业也能跟“巨头”同台竞争

日期: 2024-07-30 作者: 安博体育注册手机客户端

  近日,看到农机业界一则消息,消息中提到,近百台套约翰迪尔拖拉机、收割机、自动导航设备,交付给黑龙江省依安县的鹏程生化公司。这些农业装备的总价,估计应该不是小数目。这一个项目订单,为什么是美国约翰迪尔签下的?国内的农业装备厂、商,从中应该有哪些启示?

  近几年来,农机业界很多厂家、商家,都在大呼:行业不景气、生意越来越难做、效益越来越差......有的厂商甚至有转行的想法。然而,看到这则消息后,农机行业的厂家和商家,是不是应该慎重思考一下,“头部大客户”业务,拓展的方向、方式、方法等,有待完善、调整或偏向。

  不论是“新冠”疫情期间,还是疫情前后,时不时就能看到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的农业扶持政策,还有重点扶持、示范的农场、公司、合作社等名单。其实,这类信息,从不同群体的角度看,可能有不一样的意义。从国家管理机构角度看,这是政绩、民生等方向。从农机经销商角度看,这就是公务人员帮忙梳理出的业务名单啊。

  国家各级管理机构,公布的涉农扶持、示范名单,必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可持续存在、发展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团体。而且,多是适度规模化,或多或少会用到一些农机装备,用来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前期、初期、中期,农机经销商如果能及时接触、参与、跟进,即便只坐在一县之地,何愁找不到客户?何愁没有业务可做?

  此外,除了当地“红头”企事业“大”单位、“大”合作社,只要是在农业大省,还会有很多中小型合作社、“散户”农机手。那么,怎样调整业务方向?稍加思考就知道:依据自己的资源,逐渐将业务重心偏向当地“头部”大客户,中型、小型合作社及散户,业务配比也要梯次布置。只是其中的“度”,也就是“战术”,可能还需要慢慢摸索。

  不得不承认,国内很多农机厂家,企业领导人创业不容易,但是意识层面尚需提高。曾听一些经销商说过:“人们见惯了店大欺客。在农机行业,也有厂大欺商、商大欺厂的博弈。”一些厂家限定经销商,只能代理、经销自己的农机产品,即便是不存在竞争关系、不同类别的农机产品,也不能代理、经销,否则将终止合作关系。

  其实,农机生产厂商领导人,如果境界提高些,厂家和商家的效益或许会高些。排斥业务竞争对手在情理之中,但是自身厂家不生产的农机,如果有余力涉猎,岂不是拓展了经营事物的规模?假如没有余力涉足,可又是同一农作物的不同用机环节,不妨尝试和经销商提名的生产企业合作,或是配对组成联合体,打通各农机之间的衔接,也许有“抱团取暖”的效果。

  毕竟,国内一线农机品牌,涉猎的农机种类较多,方便打“组合牌”整套解决方案。怎样跟国际、国内农机“巨头”抗衡?没有竞争关系的多个农机生产厂商,除了产品硬件尺寸无缝衔接,再联合成立一个科技公司,或是委托大田农社,研发出远程预警、操控等,一体化、可视化软件或程序。同样满足经销商、用户各自需求,何愁分不到农机“巨头”的蛋糕?

  据前文“案例”中提到,“黑龙江鹏程公司是约翰迪尔的新用户,同时又是老朋友”。毫无疑问,新用户在此处的含义,很可能是大额订单成交的用户。老朋友在此处的含义,很可能是相关农机装备,早已在此地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并且期间存在严重故障维修、零配件供应、上门保养等,售后服务的交际往来。最后,鹏程公司认可和满意后,才签订大额订单。

  农机经销商是“触角”,要有无孔不入的精神。能想象,一个县域的涉农知名单位、组织,不会凭空出现,多是以点连线带面,一步步发展壮大后,才有了名气和品牌效应。县一级的农机经销商,在当地应该是消息较为灵通,尽早用“触角”探悉,及时获取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提供对应的售前、售中、售后等服务,业务自然会越做越大越多。

  农机生产厂商是“保障”,要提供全程、优质的农机装备。此“案例”中交付的农机装备:拖拉机、收割机、自动导航设备,可能还有可视化、远程监控“侍服”系统。国内一线农机品牌,其实也有部分厂家,能够给大家提供此类整体解决方案,这里暂不剖析为何没拿下这个大订单。二三线农机厂家,如果组成“联合体”,最少也能有同台竞争的机会。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就决定了必须是农业大国。农业大省、大市、大县,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重担。还有,近些年多地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经过改造后的农田,更适合规模化的农机作业。只要有这些农田,就一定需要农机装备,肯定是可持续、成规模的头部大客户。为这些头部大客户,提供优质的农机装备、及时周到的服务,何愁没有未来?

  有些农机生产厂商、经销商,以散户、农机合作社为目标群体,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这一类群体。其实,有很多这类群体,受雇于大型农场、牧场,或是有成片农田的农业公司。换个思路,直接为农田提供农机装备,为农业生产的源头提供服务,和这些头部大客户达成合作,或是往这个方向努力。国内农机企业,也将更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调整目标群体的方向后,如何梯次排兵布阵?将日积月累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