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造假惊天内幕:7万件含绒量为0%填充物竟是廉价“飞丝”!

日期: 2025-02-20 作者: 客户现场

  随着冬季的来临,羽绒服成为了众多购买的人的必需品,然而近年来,“假羽绒制品”却在市场中肆意泛滥,造成了严重的消费者权益损害。

  近日,江西九江针对伪劣羽绒服制售企业展开了一系列执法行动,多家涉嫌制造和销售假冒羽绒服的企业被扣押并立案调查,这一事件暴露出了一个隐秘且广泛的黑色产业链。

  根据央视的调查,江西九江的多家企业通过以假乱真的方式,将伪劣羽绒服销售到全国多个城市,给消费的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这些羽绒服中,充绒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甚至充斥着各种低劣的填充物,例如“飞丝”这种粉碎毛,实际上就是鸭、鹅毛的边角废料粉碎以后成为丝绒状。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无良商家甚至使用狗毛和猪毛作为填充物进行造假,而这种劣质羽绒服的数量并非少数。

  而且这些假羽绒服的范围还不仅限于成人款,甚至连儿童款也未能幸免。业内的人表示,很多儿童羽绒服由于充绒量不足或使用了劣质替代物,穿着后可能没办法有效抵御寒冷,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多家辅料店不仅出售各类标识、质检报告,还主动给客户提供极具欺骗性的建议,最终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的闭环。

  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平台和直播销售中,许多商家通过“低价诱惑”吸引消费的人购买。电商主播通过“不到百元的羽绒服”这一口号,诱导消费者快速购买。

  这种价格与质量严重不符的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让我们消费者在未能真正触摸到商品的情况下,轻易相信了虚假宣传。尤其是在冬季进入后,羽绒服作为御寒必需品的需求激增,许多消费的人在购买时未能充分辨识产品真伪,直接成为了假货的受害者。

  伪劣羽绒服的大量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市场压力和利益驱动的叠加。近年来,羽绒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羽绒价格进一步攀升,让不少厂商面临经营压力。

  为了压缩成本,一些企业选择使用廉价的合成材料来代替优质羽绒,通过以次充好的方式降低生产开支,每件衣服的成本可以减少一半甚至更多,这种巨大的利润空间让不少企业铤而走险。

  这些合成材料虽然价格低廉,但在保暖性能、透气性等方面远远达不到羽绒的标准。

  无论是线上销售平台还是线下市场,都存在监管覆盖不到位的漏洞,为假冒伪劣产品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在灰色产业链的助推下,伪劣羽绒服生产者能够轻松规避监管,不断将劣质产品推向市场,损害消费者权益。

  调查显示,一些辅料店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提供伪造的吊牌、标签和检测证书,还主动向不法商家传授欺骗性建议。

  这些辅料店甚至发展出一种更加隐蔽的手法:套用真实的检测证书,将合格产品的证书转移到不合格商品上,以此为劣质羽绒服披上合法的外衣。

  这种手段让假冒伪劣产品更加难以被普通消费者识别,进一步助长了制假售假的不良风气。

  消费者对低价的追求和辨识能力的不足也是造假的温床。低价羽绒服以其“经济实惠”的标签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而部分消费的人在面对价格与质量的矛盾时,往往忽略了低价背后可能隐藏的陷阱。这种消费心理进一步助长了不法商家的嚣张气焰,助推了伪劣羽绒服的泛滥。

  最重要的是,不法商家和厂商的相互勾结,使得假货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闭环。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再到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漏洞和风险,最终使消费的人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种畸形的利益链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伪劣羽绒服的泛滥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打破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这一现象?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的人一起努力,形成多维度的治理机制。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尤其要对羽绒服的生产环节实施严格把控,通过检验测试和溯源制度确定保证产品填充物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同时,现行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已明确规定制假售假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对于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可依据《刑法》相关条款追究其法律责任。

  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管,应完善相关法规,细化对辅料供应商等中间环节的处罚措施,从源头遏制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同时,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和直播销售,应明确平台的监管责任,加强对商家的审查和管理,防止平台成为假货的重灾区。特别是对于低价羽绒服的销售,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其次,企业应当增强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确保生产的每一件羽绒服都能达到质量发展要求。特别是一些品牌企业,应主动提升产品的透明度,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供应链管理,避免从不法商家处采购伪劣原料,确定保证产品质量不打折扣。

  最后,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的辨识能力,不被低价所诱惑,尽可能地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羽绒服。与此同时,消费者应增强维权意识,遇到假货时及时向相关平台和部门投诉,推动有关问题得到解决。企业和平台也应当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为便捷的维权渠道,确保每一位消费的人都能够享有合法的权益保障。

  羽绒服作为寒冷季节的必备单品,关乎着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面对假羽绒服的泛滥,只有通过强化法治约束、重塑市场秩序、整顿行业生态,才能有效遏制劣质产品的扩散,让我们消费者穿上安全、保暖的羽绒服。

  政府、企业和消费的人要一起努力,形成合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让我们消费者不再被假货所困扰,真正享受到优质、安全的购物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