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颗粒硅、异质结、大尺寸、薄片化等的进步与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链产能加速迭代扩张。
据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36.6%。至此,光伏已超过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光伏已站上“时代 C 位”,2027年或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随着光伏产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国内外对于上游以硅料为代表的光伏原材料需求激增。据证券之星报道,截至2022年底,我国多晶硅总需求量约103.3万吨,市场供不应求,预计未来几年行业需求将持续火爆。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基础,多晶硅生产多以纯度为98%~99.5%的工业硅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提纯至99.9999%以上的高纯多晶硅。多晶硅当前主要有两种产品形态,一种为颗粒硅,采用硅烷流化床工艺生产的;另一种为棒状硅,采用目前主流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得益于工艺先天具有的低能耗优势,或将成为下一代具备成本优势的技术选择。
从生产的全部过程来看,改良西门子法的产品从出炉到可用的状态,需经历人工截断、破碎、分选等步骤。在硅烷流化床法中,产出的颗粒硅产品可直接用于单晶硅棒拉制。颗粒硅的自动化优势来源于生产过程连续、人工参与少。由于颗粒硅产品流动性更好,能够最终靠自动材料运输、坩埚装填、重新加料等方式,提高下游硅片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颗粒硅经历了漫长的研发过程,此技术拥有较高壁垒,具有高利润空间和强大的议价空间。业内研究报告称,“颗粒硅拥有成本更低、品质更好、投产周期更短、能耗更低等优势,值得长期资金市场和投资者期待”。专业机构测算,未来随着碳价格进一步提升等政策落地,预计颗粒硅生产的碳减排优势将更直接地体现在企业利润中。因此,颗粒硅具备更大的商业经济价值,有望成为时代宠儿,更因为成本优势,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光伏产业的核心是降本增效,颗粒硅可帮助下游硅片企业降本提效,大幅度的提升生产效率。积极布局、采购、应用颗粒硅的硅片企业有望占据先机。在拉棒过程中应用颗粒硅,可缩短装料与化料时间,来提升拉棒效率,是未来硅片企业提高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颗粒硅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单/多晶光伏电池的生产,为国内光伏产业提供优质、低成本的基础性原材料。颗粒硅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行业优秀企业一般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市场验证与品质提升,有望享受新技术和存量市场带来的巨大空间、市场扩容以及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带来的超额利润。
颗粒硅的先进的技术和产能有望在新一轮科学技术创新环境中获得市场认可。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颗粒硅产量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目前,颗粒硅的生产方法仍有很大创新优化空间。国内领军企业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成熟掌握硅烷流化床法技术的颗粒硅厂商。近年来,天瑞硅材料充分的利用榆林当地能源优势,引进全球领先的生产技术(引进美国REC全球领先的电子级多晶硅、电子级硅烷气和粒状多晶硅生产技术),建成多个光伏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公司明星产品有:颗粒硅(粒状多晶硅)、超纯多晶硅、高纯硅烷气等。
公司生产的颗粒硅产品的质量可达到光伏特级水平,部分产品可达到电子III级水平,与改良西门子法产品达到同等质量水平。公司超纯多晶硅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电子I级标准,突破美国REC与德国Wacker垄断,国内唯一实现批量生产达标超纯多晶硅产品。同时,公司是国内产能更大、质量更优的硅烷气生产商,充分吸收美国REC制造及充装技术,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硅料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硅料企业的技术能力是最重要的竞争力。目前天宏瑞科的科技成果,吸引了众多专业资本的青睐。三大明星产品功能强大,产品与技术优势覆盖高端半导体及光伏等领域,逐渐突破国际巨头垄断。产品生产线已经很成熟,未来有望占据更大市场。
未来,随着资本的入局与赋能,天宏瑞科将不断突破创新,以超强的硅材料制造水平,助力我国光伏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