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医生永远不吃的5种食物” 真的不能吃吗?

日期: 2025-04-16 作者: 安博体育注册手机客户端

  对于健康,医生有着比平常人更多的知识。于是,许多谣言也就喜欢打着“医生说”的旗号。比如网上有一篇文章就称:医生永远不吃“圈养的鲑鱼、人工催熟的牛奶、罐装番茄酱、非有机土豆、玉米饲养的牛肉”。医生线种食物吗?我们来一一解析它们。

  文中宣称:“给它们喂食饲料、坏了的大豆以及家禽粪便,导致大量的毒素在鲑鱼体内积聚,被人吃下去后就等于吃下了这些毒素。同时,圈养鲑鱼的营养价值也普遍比野生的差,研究之后发现经常吃圈养的鲑鱼,癌症的患病率会大幅度提升。”

  实际上,如果喂食的饲料含有大量毒素,那么首先影响的是鱼的生长,养殖者的损失更大。经过加工处理的家禽粪便可当作饲料喂鱼甚至牲畜提供营养。养殖的鱼类某些营养指标会比野生的少,也有一些指标比野生的多,总体而言,不会有“营养价值普遍比野生的差”的结论。至于“经常吃圈养鲑鱼癌症患病率大幅度提升”,纯属信口开河。

  文中说不能吃非有机土豆的原因是“土豆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

  双酚A是生产环氧树脂的助剂,而环氧树脂是许多金属容器的衬里。理论上,双酚A可以迁移到食品中,不过迄今为止,所有的安全瓶评估实验都没有显示通过这一种途径迁移的双酚A能达到危害健康的量。FDA在2014年7月更新的双酚A信息中表达了他们目前对于食品接触的双酚A的态度:目前出现于食品中的双酚A剂量是安全的。

  文中说“牛天生是食草动物,但是为了使牛长得更快,农民以玉米或大豆作为牛的饲料。这会导致牛肉的营养价值变得更低,同时脂肪含量增加,导致人体更易患上心血管系统疾病。”

  所谓“牛的脂肪含量增加,导致人体更易患上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种很无赖的指控。就牛肉而言,脂肪含量越高,风味口感越好,就越受消费者欢迎。而脂肪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原因主要在于人不够节制。我们能说这样的牛肉应该“不够健康”,但是把“心血管系统疾病”甩给“玉米饲养的牛肉”,也实在太不讲理了。

  所谓“人工催熟的牛奶”,其实是养殖过程中使用了牛生长激素来促进产奶。至于“这种激素会导致奶牛的发生感染”,并不是激素导致感染,而是注射过程可能会引起感染,跟任何打针会增加感染几率是一样的。

  文章称“生长激素会使牛奶中生出一种胰岛素类似物,长期喝高胰岛素类似物的牛奶会使人体患癌风险增加”,这里的胰岛素类似物其实是IGF-1。牛奶中本来就含有IGF-1,而且不同牛奶中的含量有高有低。美国FDA对生长激素用于催奶做过全面评估,结论是:使用了生长激素的牛奶中,IGF-1的平均含量要稍微高一些,不过这个“稍微”的幅度在IGF-1的正常波动范围以内,对于人体健康没影响。